传媒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传媒 > 正文

六神磊磊:诗、酒、剑,中国文化的三个图腾

2021-11-13 11:00:22     

导读

  作家、著名自媒体人六神磊磊

  2019年8月10日,“华山论剑 诗酒中国”中国诗酒文化高峰论坛暨华山论剑西凤酒2019品牌文化峰会在西安举行,以“六神磊磊读金庸”、“六神磊磊读唐诗”而坐拥数百万粉丝的六神磊磊,发表了题为《诗、酒、剑,中国文化的三个图腾》的演讲。

  他以“诗酒剑”为标准,幽默地将金庸笔下的人物分为四类:会用剑有酒量会写诗的,诸如陈家洛、张翠山;会用剑会喝酒不会吟诗的,如令狐冲;会喝酒不会用剑不会写诗的,如乔峰;不会用剑不会喝酒也不会写诗的,如韦小宝。也以“诗酒融合”为标准,讲述了曹操、李白、杜甫、朱熹、李清照等中国文人代表,以及酒与四大名著的关系。

  他归结了“酒中四味”:邀客,微醺,酩酊,独醒。他说:中国人千百年来用诗表达心声,用剑行走江湖,用酒解放灵魂,仿佛中国传统文化成了诗和酒的共舞,而“诗酒剑”反映出的是中华民族文武皆善的气质,知礼尚侠的风气和坚韧豪迈的性格。

  最后,他号召:今天,诗和剑已经不是生活必需品,我们应该赋予酒文化新的意义,让酒文化更丰富,更现代。比如: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

  六神磊磊的演讲,一如他的文章一般,角度独特、观点鲜明、幽默风趣又与听众有足够的互动,非常容易理解,现场观众好评如潮。

  01:30

  点击观看六神磊磊峰会现场演讲精彩片段

诗、酒、剑,中国文化的三个图腾

  我是一个金庸迷,特别喜欢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,主要工作之一也是解读金庸的武侠小说。相信在座的朋友里也有很多人是我的同道之人,也喜欢金庸武侠。金庸先生创造了一个典故,叫:“华山论剑”,也是今天活动的主题。

  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词:诗、酒和剑。这三个词与金庸先生的作品密切相关。

  金庸先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,如果用“诗、酒、剑”度量一下,会发现他写的人物可以分成基本的四种:

  第一种是会喝酒会用剑也会写诗的人。比如:陈家洛。他是红花会的总舵主,清代背景的武侠片里永远最英俊潇洒的人;还有武当派的大侠张翠山。他们武功都很高,会用剑,也有酒量,会喝酒,而且文化程度也很高,喜欢吟诗做赋、舞文弄墨。他们是大侠。

  第二种是会用剑会喝酒但不会吟诗的人。比如:令狐冲。令狐冲武功很高,他会独孤九剑,他也很喜欢喝酒,酒瘾很大,但他的文化程度不高,平时不喜欢读书,不喜欢诗歌词赋。令狐冲的剑法有一招叫“无边落木”,师父解释说这一招华山派剑法的灵感来自于杜甫著名的七言律诗《登高》,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。后来令狐冲忘了,还是说不出这一招的来历。但,令狐冲还是大侠。

  第三种,是会喝酒但不会用剑也不会写诗的大侠。比如:乔峰。乔峰其实不爱用剑,他喜欢用掌。可是乔峰爱喝酒,我觉得他是金庸先生笔下写过的酒量最好的人。在乔峰登场这一章,它的回目就叫“剧饮千杯男儿事”,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个人多么的能喝酒。乔峰的文化程度不是太高,所以他也不喜欢舞文弄墨,不会写诗。

  第四种,是不会用剑不会喝酒也不会写诗的人。比如:韦小宝。我们都知道,韦小宝没有武功,所以他不会用剑。韦小宝同学酒量也不好,可说不爱喝酒。韦小宝也没有文化,所以他不会写诗。韦小宝的文化程度什么样呢?他自己的名字“韦小宝”这三个字连在一起他能认识,如果这三个字拆开来他就不太能认识了,那个“小”字他能认识,但是“韦”字和“宝”字就够呛,认不出来。

  令狐冲、陈家洛、乔峰都是大侠,可韦小宝不是。金庸先生想告诉我们什么?我觉得是想说,怎样才能当大侠。就是,你不会用剑没有关系,你不会写诗没有关系,但你必须会喝酒。

诗酒里的女子,豪迈与柔情并存

  金庸小说里写过很多妇孺皆知的能喝酒的人,像乔峰、令狐冲、胡一刀,他们长的就是一幅喜欢喝酒的模样。金庸小说还写了一些我们并不知道但确实能喝酒的人,他们酒量深藏不露。比如赵敏,很多武侠迷都喜欢这位女主角,她很能喝酒,在金庸先生《倚天屠龙记》里一章《灵芙醉客绿柳庄》说她“酒到杯干,甚是豪迈”,赵敏能喝酒我们平常不大知道。还有谁能喝酒?比如郭芙,郭靖和黄蓉的女儿。郭芙很能喝酒,《神雕峡侣》有一章《风陵夜话》,说郭芙喝酒喝了一碗又一碗甚是豪迈,我们这才发现郭芙很能喝酒。金庸先生也需要说,喝酒不要小看女同志。如果一见女的就上去拼酒,遇见赵敏、郭芙这样的,多半会输。

  不但小说是这样,中国文化史、中国诗歌史上的知名人物,也是这样。有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能喝酒的人,长的就是一副能喝酒的样子,他的人设就是能喝酒的人设。比如:曹操。我觉得,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把诗和酒结合的第一人。不但是因为他的年代早,还因为他结合的好。他的诗里透着浓浓的酒性,透着喝酒尽性后的豪迈,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,他确实能喝酒。

  李白能喝酒。他是中国人众所周知的好酒之人,是一个大酒鬼。李白自己说“百年三万六千日,一日须倾三百杯”,李白如果活一百岁要喝多少酒啊?!然而,还有许多我们虽然了解的并不太知道他们也能喝酒的人,他们喜欢喝酒,酒量好,但深藏不露。例如:杜甫。杜甫喜欢喝酒的程度不亚于李白,杜甫和李白不但是唐诗里写诗的两座高峰,也是喝酒的两座高峰。杜甫说他自己“性豪业嗜酒,嫉恶怀刚肠”——我爱喝酒还很有脾气。杜甫喝醉是什么形象?跟大家很多人一样,喝醉以后杜甫觉得世界尽在我掌握,天地都在我心中,身边的人我全都看不上。他说,“饮酣视八极,俗物都茫茫。”喝了酒身边都是俗物,我都看不上。

  杜甫有一首诗,叫《曲江》可以看出老爷子的酒瘾。“朝回日日典春衣”,把自己的衣服都拿去典了,就要买个酒。“每日江头尽醉归。酒债寻常行处有”,找到钱去喝酒,喝到所到之处全是债主,然后他说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。我觉得后两句诗是因果关系,为什么人生七十古来稀?因为他“酒债寻常行处有”。

  还有李清照,我们不要小看这一位宋代的女同志。李清照酒瘾大,酒量也好。她喜欢黄昏的时候喝酒,太阳落下来了就是李清照喝酒的时候,“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”;她醉到不认识路,醉到迷路,“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”;李清照不但黄昏喝酒喝醉,她喝酒还上头,第二天早上还头疼、还不醒,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”,睡了一晚上酒劲还在,出去开车还是要被查!哪怕晚上刮风下雨也没有把她弄清醒。而且李清照酒瘾大,喝酒老醉,还要呼朋唤友来喝,还希望有人陪她一起喝,“酒意诗情谁与共,泪融残粉花钿重”,没有人跟她喝酒她还要哭,哭了之后眼泪还把妆哭花了。

  还有谁呢?比如,朱熹朱老爷子。李清照是北宋人,朱熹是南宋人。我们今天一提朱熹,就是理学大师,“理”或者“礼”都对。一想到朱熹,就想到一本正经,想到他正派庄严,想到“存天理灭人欲”。其实,他特别爱喝酒,如果我们邀朱熹来做一个分享,可能他老人家不回来;如果请他来喝酒,他非常开心就来了。朱熹先生多么爱喝酒?他说“凌晨一杯酒”,李清照只是日幕黄昏的时候喝,朱熹凌晨起来要倒一杯酒。所以他的酒瘾比李清照大,他俩之间差了十个陶渊明。朱熹的酒量非常大,他说“白酒频斟当啜茶,何妨一醉野人家”,就是喝酒像喝茶,你尽管倒。

  没有酒,就没有四大名著

  中国诗人有两种:一种是喜欢酒的人,一种是喜欢酒也喜欢茶的人,没有不喜欢酒的诗人。

  中国有四本通俗小说,这些小说因为写的太精彩、太好玩、太吸引人了,文学价值太高了,它们的历史地位不断地提高,最终被称为“四大名著”。没有酒就没有四大名著。比如宋江,在江州浔阳楼喝酒,喝多了题了一首反诗,“心在山东身在吴,飘蓬江海谩嗟吁。他时若遂凌云志,敢笑黄巢不丈夫!”然后被人告发,无奈上了梁山。如果没有酒,宋江就不会题反诗,不会题反诗,就不会被逼上梁山,宋江没有上梁山就没有《水浒传》。

  贾宝玉有一次喝醉了酒,跑到秦可卿房间睡着了,做梦进了太虚幻境,见了警幻仙子,他在太虚幻境听到了曲子《红楼梦》,看到了金陵十二钗这些姐姐妹妹的命运。如果贾宝玉不喝醉,就不会跑到秦可卿房间睡觉,就不会进了太虚幻境,就不会听到曲子《红楼梦》,所以没有酒就没有《红楼梦》。

  刘备、关羽、张飞,一个头磕在地上桃园结义。刘备碰到张飞去喝酒,碰到关羽推着大车,关羽说快拿酒来,喝了酒好去投军。因为酒三个人相遇,桃园结义需要饮酒。如果没有酒,刘备关羽张飞就不会碰到一起,就不会志同道合,就不会组CP,没有桃园结义就没有《三国演义》,没有酒就没有《三国演义》。

  佛教一般是不让喝酒的。唐僧取经之前唐太宗拉住他,让他喝酒,唐僧推托,电视剧里的台词是“陛下,酒是僧家第一戒,贫僧不善饮酒”。唐太宗是一个很会劝酒的人,说“这是素酒,但饮无妨”。而且唐太宗还搞了一个行为艺术,(我说的电视剧),他从地下抓了一小撮土放在唐僧的酒杯里说:“宁念本乡一撮土,莫念他乡万两金”。如果唐僧不饮酒,唐太宗就不让他西天取经,唐僧不去西天取经哪里还有《西游记》。所以,中国没有酒,就没有四大名著。

  酒+诗 四味意趣

  说到这,我就有一点疑惑:中国的文化人他们喜欢诗,诗可以言志、抒发心灵;他们喜欢剑,剑可以防身、可以行走江湖。喜欢酒图什么?中国的文人骚客各种人群、各个阶层喜欢酒图什么?我自己酒量不大好,不是很会喝酒,但是我自己感觉、去感受,我觉得酒中有四味,有四种意趣,酒和诗歌结合有四种乐趣:

  第一,是邀客。这还不是喝酒,酒还没有喝下去,而是邀请客人。我诚意满满地准备好了酒,呼朋唤友邀请客人来喝。这个等待的过程特别有意思,像大家搞娱乐活动的时候,我们约人一样特别有意思——美好的事物即将发生、没有发生的时候最打动人。

  白居易的《问刘十九》,他们没有喝酒,是在邀客。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,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白居易的心里有一点兴奋,有一点期待,同时又有一点克制和压抑,是不是非常有趣?杜甫邀客,“舍南舍北皆春水,但见群鸥日日来。”这么好的环境,杜甫说“花径不曾缘客扫,蓬门今始为君开。盘飧市远无兼味,樽酒家贫只旧醅。”杜甫很谦虚很客套说我这里偏远,没有好的食品,只有一点不太好的酒,委屈你了,来尝一尝。杜甫是什么心情?小小的兴奋,小小的期待,还有小小的自信。他真觉得这个酒不好吗?杜甫觉得,我这个酒一样可以醉客,一样可以留人。

  酒中四味,我这个外行人觉得第一味是邀客。

  第二味,是微醺。喝酒喝到二三分醉的时候,特别有意思,特别有意趣。诗人里把微醺境界讲的最好的是谁?谁是微醺状态的代言人?我觉得是陶渊明。陶渊明喜欢喝酒,有酒瘾,而且说自己喝酒“期在必醉”。但其实我们看陶渊明写喝酒的诗里面很少失态,很少有大醉后的狂言豪言。陶渊明写了饮酒的诗,就是他饮酒的感悟体会20首,但其中没有失态,有的往往是一种淡淡的醉意,一种微醺的状态。你读了之后,闻到酒香是淡淡的,和李白不一样。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,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。”我们见他大醉了吗?微醺,超脱的,淡淡的,一种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的感觉。有人说,陶渊明是饮酒境界里最高的一个,为什么?说陶渊明杯里杯外是一个人,不是两个人。很多诗人需要用酒来塑造一种虚拟人格,需要用酒装点出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。“酒壮怂人胆”么。但陶渊明永远是那么真。酒中四味,微醺的代言人是陶渊明。

  第三味,是酩酊。何为酩酊?喝的大醉。十分的酒量喝了十二分的酒。比如李白,“诗因鼓吹发,酒为剑歌雄”,李白是这个状态最好的代言人。李白杯里杯外是两个人,李白醉酒以后有另外一种人格,或者讲虚拟人格,他醉酒之后是可爱。李白大醉什么样子?“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”手舞足蹈,天地万物都可以和我一起快乐,和我一起舞蹈。李白大醉的模样,唐代的时候有一位写特写的记者记录下他的状态。这个记者就是他的小兄弟杜甫,杜甫写李白大醉什么样?“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,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”如果这个诗是宋代写的、清代写的或者是现代写的,你还可以说这是想象中的李白,但它是与李白同时代的人写的,是熟悉李白的人写的,写出来,当时的诗人圈子大家就要验证、要认可:就是李白,就是这样!不是我们想象的“天子呼来不上船”,不夸张。“刬却君山好,平铺湘水流。巴陵无限酒,醉杀洞庭秋。”不但要醉,还要杀,醉杀!郭沫若先生很有意思,他对这个诗有别出心裁的解释,他说“刬却君山好”是让水流过来,造福老百姓,让农业大丰收,让附近的农民、我们的劳苦大众都醉。这解释也挺好,说明李白大醉很可爱。李白“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,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”,现代人说这是破坏,可是李白可以,诗人大醉之后就有这个特权,我们喜欢看到李白“搞破坏”,他也只是意念之中搞破坏。酒中四味,第三味是大醉。

  第四味,是独醒。我喝酒了,我微醺了,我陶醉了,然后我醒来了。我觉得这种独醒是中国文学很美的状态,中国诗人醉醒写的特别漂亮,写醒写的特别吸引人,写醒也写的非常有感觉,谁写这个醒写的好?我推一位,苏轼。苏轼欢饮达旦,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,那天的兄弟你好吗?你可曾记起了我。苏轼写醒也很好,和别人不一样。苏轼喜欢喝酒,但是酒量不大,一喝就醉,但苏轼醒酒特别容易,小风一吹他就能醒,不像李清照浓睡不醒。苏轼词里说“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苏轼醒着的时候是什么状态?超脱,无拘无束,看透,自在……好像他的人生从醉到醒又提升了一小格境界。

  苏轼还有写醒的,“寒食后,酒醒却咨嗟”,他有一点小小的惆怅,不要忘记这是醒着的苏轼。醒着的苏轼有境界,“休对故人思故国,且将新火试新茶,诗酒趁年华”,醒着的苏轼过人之处,就在于他以达观的状态面对人生的屈辱和不平,把醒的境界写到空前甚至绝后。酒中四味,第四味就是醒。

  酒醒也是一种很好的状态,酒醒的时候怎么样,“梦后楼台高锁,酒醒帘幕低垂”,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往事,回想一下人生,回想一下欢饮达旦的场景,我们做了不该做的傻事,表了不该的表白,诉了不该的衷心,然后大家相视一笑。这就是酒的迷人之处。

  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

  所以,酒,才和诗,才和剑一样,成为了我们文化中的三个图腾、三个符号。所以,千百年来,中国人用诗表达心声,用剑行走江湖,用酒解放灵魂,好像中国传统文化成了诗和酒的共舞。李白说“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。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”诗、酒、剑也齐了,他到处看,寻找目标,这时候离李白远一点。

  诗、酒、剑这三样在一起,反映出什么呢?我觉得,反映出我们民族的一种气质,说起来有点大,但是它确实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气质:文武皆善。我们文质彬彬,我们写诗,但是我们又怎么样?我们勇敢,我们尚武。还反映出我们这个民族,知礼尚侠。我们有悠久的礼的历史,酒也是礼。爱酒之人朱熹先生编的《家礼》,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用酒,而且这个用的不含糊,用的有考究。第三,我们的民族性格是坚韧豪迈,中国人一方面很坚韧、很客气、很委婉,用写诗表达心声,有话不直接说;另外我们是豪迈的,剑是豪迈的、酒也是豪迈的,因为酒释放灵魂,所以,国人文武皆善,知礼尚侠,坚韧豪迈,这是我们的性格。我们过去是这样,未来相当长的时候还是这样,改不了。

  但,诗、酒、剑这三样,在今天其实情况不一样。怎么不一样呢?诗和剑已经不是今天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,剑不再是晋升之道了,剑也不是防身之器了,已经变了,文明向前走了。唐代的时候科举考诗赋,今天写作文什么题材都可以,但是说诗歌除外;今天的交友应酬不需要诗,日常生活中诗其实不是必需品。日常生活中,剑也不是必需品,今天的人不能背着一把剑上街,因为进不了地铁。

  一个普通人的家里可以没有一本诗集,可以不悬挂一把宝剑,然而多多少少总会有一瓶酒,多少有一个酒杯。在座的朋友,三个月没有读过诗集的肯定有,三个月没有耍过剑的肯定有,三个月没有沾一滴酒的却很少。现在是21世纪,我们应该把酒的文化向前做一个延伸,要赋予酒文化一点新的意义,让酒文化丰富一点、现代一点,如果今天我们讲到酒文化,除了李白曹操苏轼之外,还要“感情深一口闷”,这就是没有继承酒的文化。

  我认为酒的文化应该更现代,更健康一点。

  古代诗和近体诗,古代诗美化了痛饮,美化了豪饮,美化了醉酒,醉酒真的像李白那样可爱吗?我认为,今天的酒文化要崇尚健康,要让它变的有新意,不应该只给酒鬼酿酒,酒文化不应该是黑话和暗语,它应该吸引更广大的人,甚至不大了解酒的人,让更多人了解饮酒有趣,饮酒健康、饮酒时尚。

  华山论剑西凤酒办了这么多届这样的文化论坛,也正是在做这一件事。金庸先生写过一个人物,叫令狐冲。但老爷子绝对没有想到令狐冲在我们今天,特别是在职场上变成一种喝酒的方式,叫“拎着壶冲”;老爷子还写了一个人物,叫林平之,又被引申为“拎着瓶子吹”!我希望,饮酒的令狐冲是大侠,而不是饮酒的方式。

  最后,个人建议,喝酒还是要像白居易那样温和,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

  (据六神磊磊在“华山论剑 诗酒中国”中国诗酒文化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整理。)

免责声明: IT商业新闻网遵守行业规则,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。 IT商业新闻网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“IT商业新闻网”,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IT商业新闻网的追责,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,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:post@itxinwen.com
微信公众号:您想你获取IT商业新闻网最新原创内容, 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“IT商业网”或者搜索微信号:itxinwen,或用扫描左侧微信二维码。 即可添加关注。
标签:

品牌、内容合作请点这里: 寻求合作 ››

相关阅读RELEVANT